随着信息获取和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,现在已经是微信、微博、自媒体等并行的全媒体时代。全媒体的传播出现了快速、全面、直观、不确定性等特点。在给信息获取者带来更多信息的同时,也给舆情分析和管理者带来了新的挑战。 那么,在网络舆情处理的过程中,有什么事项是该特别注意的呢?
一、网络舆情处理要做到
1. 坦诚面对网民的质疑和批评。互联网填平了现实生活中社会地位的差别,不要关闭网民的评论功能,不要轻易删除网友评论,不要有组织的进行一边倒的正面评论。
2. 慎重处理网民对现实问题的诉求。网络言论不可能取代信访,解决问题有一定的程序和渠道,“有限回应”网友的利益诉求个案。
3. 提升与网友沟通的技巧。改变官方话语体系,尽量使评论做到“逻辑自治”,避免与网友激烈争辩。
4. 在突发事件中用好网络舆情的传播途径—微博,微博是现代网络新闻发布的补充,要做到速报事实,慎报原因,再报进展。
二、网络舆情处理要避免四大思维
1. 单向思维
网络不是报纸,它是一种“双向”的互动性媒体。在第一个通报发出后,要注意收集民意,看看网民的关注的热点、疑点、难点在哪里,然后第二个通报才能根据网民对事件的关注热点“对症下药”式地回答。官方发布不只是一个话筒,它更重要的是一个与民众进行互动和沟通的平台。官方发布不能自说自话,要说网民听得懂、愿意听的话。自已信也没有用,得让网民信。
2. 速决思维
不少官方一看到网络舆情就吓坏,想通过一个贴子解决舆情,这样反而会弄巧成拙。容易产生次生舆情的就两个环节:一是“报原因”;二是“报结果”。在没有确切的“原因”和“结果”的情况下,不能凭主观想象就报出。如果草率报出,次生舆情马上就到。次生舆情的影响力是原生舆情的几十倍或上百倍,来势也更快、更猛。这也就是不少官方通报都以“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”作为结尾的原因。那么,在这个时候说什么呢?说过程!通过说事件处置的过程,让民众看到官方的态度很积极,从而进一步达成民众对官方的谅解、逐步消除对立。
3. 蒙混思维
真实性是官方公信力的核心,有些官方因为担心公众的承受心理、担心网民添乱,不敢说真话、不敢公布事件真相,想随便找个理由蒙混过关,结果往往是适得其反。中国网民有7亿,基数巨大,其中不乏有行业专家、知情人士。弄虚作假不但欺骗了网民,还会重损官方的公信力使官方掉进“塔西佗”陷阱,接下来官方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,做好事还是坏事,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、做坏事。
4. 驼鸟思维
由于媒介素养的缺失,使得不少官方领导习惯采取鸵鸟式的行动。舆情产生后,认为“躲一躲,就过去”了。媒体由于得不到权威的信息源,只能根据道听途说进行片面报道,网民再根据这不实的信息添油加醋进行传播,于是网络上谣言四起。在网络舆论中,谁第一时间发布,谁就掌握了舆论的主导权。在处置过程中官方应主动发布引导媒体,抢占舆论主导权。
在网络舆情处理的过程中,总结了部分需要注意的事项,还有更多的注意事项需要舆情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总结细化。总之,在处理网络舆情时,事件主体要及时响应、客观实际,做到正面引导舆情的走向。
本文标题:“舆情公关”教你舆情处理必不可少方法!
本文链接:https://www.renpi.net/yuqingchuli/52.html
版权声明: 公司针对企业,个人舆情,政府单位不良信息有自己独创的优化技术,圆梦网络公关专注于危机公关服务,舆情处理服务,高效快速处理 , 专业危机公关费用 , 1-3小时快速反应 , 保证最低价 , 快速消除不良影响 , 恢复企业及个人形象 , 专业网络公关处理团队 , 专业舆情与网络舆情处理服务。部分文章内容来源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。谢谢!